
中国海关杂志
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一流服务,上海海关再出新招。近日,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“企业归类先例”模式试点,从以单个商品为单元的海关归类升级为以企业为单元的解决方案 ,破解海外企业产品进口归类难题。
德尔格医疗设备(上海)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是医用吊臂,但各国海关对医疗吊臂的商品编码却不尽相同。
▲德尔格医疗设备(上海)有限公司网站之吊臂系统
欧盟海关认为医用吊臂是一种具有独立功能的机器,应按 “未列名具有独立功能的机器”归类;
美国海关认为这是一种通用仪器零件,应按“仪器用其他零件”归类;
中国海关则认为这属于医疗设备,应归入 “医疗家具”项下。
企业负责人坦言,如果德尔格公司按照总部所在地欧盟海关提供的 “护照”号码,向中国海关、美国海关申报进口医用吊臂,就可能出现身份认证出错的报警,为企业贸易带来麻烦。
面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“痛点”,上海海关大胆创新,在全国率先开展 “企业归类先例”模式试点。
“新模式将过去以单个商品为单元的海关归类,升级为以企业为单元的解决方案 ,通过帮助企业建立归类数据库,提升归类的预知性、准确性和安全感。”上海海关归类分中心副主任郑琦表示,高资信合规企业的归类数据库将率先并入海关总署“归类先例辅助查询系统”,为同类型企业进出口归类提供案例参考,形成行业同质辐射效应。
目前,经由上海海关归类专家帮助,德尔格公司已完成 “企业归类先例”数据库主体建设,实现了企业数据库与海关系统的对接交互。这意味着,只要数据库中的商品归类数据得到中国海关认可,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归类争议 ,大大提高企业对于贸易业务的可预知性。据悉,随着 “企业归类先例”试点不断推进,其受益面还将从试点企业进一步扩大到其他进出口企业,这对于进口博览会参展商来说是一大利好。